
浅谈城市公园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浅谈城市公园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周馨艳 王莹
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人生三层,一层物资生活,二层精神生活,三层灵魂生活。全面小康社会下的当代中国都市,物质资源积累丰富,人们更加追求精神的富足与灵魂的自由。城市公园成为平淡生活里,蕴藏丰盈精神追求的物质载体与寄托。如何实现《浮生六记》中“夏采芙蓉,秋藏菊花,一年四季,花香沁鼻”理想但又现实可及的生活环境,是风景园林人需解答的社会命题与社会使命。
关键词:城市公园、综合功能、城市建设、景观规划
引言:当今中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实的物质积累为人们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与精神追求奠定了基础。开放、绿色、健康、宜人的生活环境成为美好生活的代名词,并日渐深入人心。正是在这样的追求下,城市发展与建设越来越关注于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公园营建品质越来越重要。城市公园的设计者与建设者,应从“人本位”思想出发,因地制宜,为人们提供有着良好景观环境,完备的功能空间,无障碍的公园交通系统,完善的服务配套设施,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的幸福感,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谐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对于园林的规划设计。
1 园林内涵发展沿革
我们要对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进行讨论研究,就应先明晰园林的起源、本质以及特征,追踪溯源,更好地去理解园林的本质内涵。世界古代园林有三大体系,分别是中国,巴比伦和古希腊园林。就本文研究,立足当下国情,我们仅追溯中国园林的发展。中国园林的雏形为殷周时期的苑囿,在一定地域进行围合,以大面积的朴素自然景观为主,仅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秦汉时期形成宫苑和私家园林,此时期建筑与山水相结合,中国园林的传统特点开始出现。隋唐时期,中国园林达到全盛时期,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均已形成,并出现以西湖为代表的城市公共园林;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达到成熟期。
从园林受众的角度来说,这个时期,园林大多是私人产物,大多数人基本上都是没有见过园林的,就比如说我们的皇家园林颐和园等。文人园林虽体现的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追求,但也仅限于贵族阶层,服务于非常少的一部分人的。文人园林的建筑空相对较小,比如庭廊,通常只能让一两个人去游览,而且在景观设计上也基本上都是静态的,需要人们去进行品味,而且也不能让大众去游览观赏,这里都是私人的空间。这时期的公共游览区域只是寺庙或者是自然风景区域,只有这里才是所有人都能够欣赏游玩的,具有大众属性。“善画者善园,善园者善画”,从园林营建方式来讲,中国古典园林深受文人阶层影响,不论在园林的命题、园区构思、造景手法等方面均和山水画极为相似,采用的也都是“诗化”写意的方式,具有诗情画意的特点,是以三维空间的形式再现山水画中人的诗意生活。园林内涵,随着园林发展史逐渐汇集概括而成,并在持续发展中。
总体而言,中国古典园林是农业时代的产物,园林规模由大到小、园林景观由粗放到精致、园林创作手法由写实转化为写意,园林建设就是单纯为了造景,追求的就只是园林的景观意境,而不存在商业目的。但在现代社会,我们的园林已经成为一种公共园林,园林都是开放性的,是面对大众的。因为长期的封建社会的影响,我们的传统园林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非常少,在他自己的发展变化中,进程是很慢的,而现代公共园林则是城市的一部分,属于是公共基础设施,具有公众性与普适性。人们都可以出入,和历史上的园林相比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这代表得也是社会的进步,是文明的体现。
2 城市公园概念释义与分类
2.1 城市公园的概念释义
城市公园已经成为城市生态系统与景观设计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溯源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城市公园最早出现在18世纪中叶,以美国“纽约中央公园”的建成为标志,是为解决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城市问题,如居住环境的持续恶化、城市建设无边界的漫延等,是以改善城市环境及功能空间为特征。但何为“城市公园”?在各个时代,均为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每个人对于城市公园的理解都有所区别。有些人觉得城市公园就是要发挥公园的休闲环保性能、有些都觉得还应该突出其美育功能、有些更是赋予了公园政治文化意义,更甚者认为城市公园是地产公园。对城市公园本质理解的偏颇是造成当今社会城市公园品质参差不齐等城市公园“形似神不似”的根源。所以,对城市公园的概念示意还应回归于对其本质含义的探讨,即对本质功能的研究。
如今对于城市公园本质功能的看法大致如下:城市公园是城市的绿地,是为城市居民所服务的,同时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还应该美化城市,有着改善城市环境,同时还能够发挥出作为旅游景点的价值,反哺城市,促进城市发展。除此之外,从受众属性上讲,城市公园是公众的、是开放的,这是当今城市公园区别于中国古典园林“私有化”的典型特征。本质功能大致总结为:全民共享下的生活休闲功能、社会文化功能、生态效益功能、城市建设功能及其他功能。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公园的功能内涵也会越来越丰富,园林景观设计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人们的生活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并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同样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1]。
2.2 城市公园的分类
《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中对公园定义为“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较完善的设施,兼具生态、美化等作用的绿地。”。《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对公园绿地的说明为“对具有公园作用的所有绿地的统称”,并将公园绿地按其主要功能和内容,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5个种类。城市公园从属于公园范畴,在实际的规划建设中按照公园绿地对其的分类的进行实施。
本文研究的城市公园主要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不涉及专类公园。
3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元素
所有能形成园林美的要素都是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时要考虑的设计元素。园林美是城市发展、人们精神面貌与内心追求的外在物相化,是反应社会意识形态与精神文明的五感艺术。
山川草木、风雨雷电、日游星辰、虫鱼鸟兽、光影变换等都是灵动的借用元素。所谓五感即闻、观、听、触、感。在景观设计中,从四大方面包括地形设计、水体设计、建筑设计及植物设计,做到以人为本、生态上的回归自然、环境上的和谐统一。具体来说,地形元素包括公园的地质土壤、地形的起伏变化等;水体元素包括地质水文条件、当地水利条件、公园水体,如湖、池、喷泉等不同形态的水体;建筑元素包括周边建筑风貌、公园景观构筑物、配套设施外在形象等;植物元素包括乔木、灌木、藤本、地被等。除此之外,公园周边的风貌也是园林设计中可以借景的设计元素;大自然中的天气、星辰、光影、动物、气味等;人文环境中的历史文脉、文化氛围、城市喧嚣、生活轨迹等均是景观设计的灵感迸发点及创作元素。
4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理念
4.1 坚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在进行设计规划的时候,必须要做到设计的人性化,这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对居住环境和景观设计的要求也是有了变化与提升的,人群结构更加复杂,不论是年龄阶段的不同、受教育水平的不同、身体康健的不同及人群对公园所需时间段与环境的不同,均对城市公园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必须更加关注人性化,必须要做到以人为本,景观设计应该满足现代人的需要,从功能性出发,与当前人们的生活节奏相符的,这样人们在欣赏景观,在园林活动的时候才会比较舒适,有更好的感受体验。在具体的规划设计综合考虑公园受众的不同的年龄、文化、生理等方面的需要,建立不同的功能分区、多级的交通体系、稳定的植物群落、完善的服务设施等,在空间环境的营造上形成更多的层次,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要。并且,还应该从感官方面进行考虑,采用有效的设计,提升人们的精神层面的感受 [2]。
4.2 强调地方文化特色的传承
城市都是有着自己的个性与历史文化的,在设计城市公园景观的时候,应该将城市的这种特征显示出来,应该有它的地方特色,这样的景观才比较符合当地的环境以及人文需要,并且还可以用来进行地方文化的宣传与发扬,更能够突出它的魅力与特色。而且,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准确地把握其主流历史文化,可以将城市公园和地区旅游事业进行结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文化、艺术气息的旅游景点 [3],通过城市公园的建设,改善城市环境,反哺城市发展,形成“城市园林化”。但在公园功能上不能出现偏颇,还应以休闲游憩服务大众为基本出发点,切忌在城市公园设计中出现“公园城市化”、“公园地产化”的倾向。
4.3 突出景观设计中的生态效益
成功的设计还应该关注环境保护,这也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在设计景观园林的时候一定要融入低碳绿色与环保的思想,不应仅关注于当前的利益与效果。过分人工化,以破坏区域生态环境的整体稳定为代价换区局部公园斑块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要考虑到城市以后发展的需要。在宏观层面上,必须充分衔接区域生态构架、蓝绿系统、国土空间等上位要求;在中观层面上,衔接周边用地、人群结构、生活需求等;在微观层面上,公园园林景观的建设不能影响到资源的再生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妥善运用各类园林构建要素,加强对于环境的保护,保障生态结构的稳定性,要将城市公园规划和自然环境协调起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的品质。
5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要素
5.1 统筹公园落地性与整体性
城市公园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建设项目,能够影响到城市的功能结构以及空间布局。城市公园的功能作用日益丰富起来,对城市的发展也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强调城市公园整体功能对所在区域原本地理地貌的应用,合理融合城市原有的人文景观,做到因地制宜,使城市公园景观可以和区域融为一体,做到适地适园,而不是千篇一律。在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中需要从空间结构上进行整体的考虑,应该确保公园与周边城市风貌的整体协调性。同时在设计中应该和城市的建筑进行互动,通过植物群落垂直层次的变化,优化提升建筑外立面空间的生态型与季相色彩的变化性,让建筑活起来。通常情况下,城市公园都是开放的,多层次的建筑体系,在规划设计时应该和附近的区域进行呼应,将他的应用价值与观赏价值进行充分的发挥 [4]。
5.1 合理配置植物
在建设景观园林时,都需要进行植物群落的配置,植物景观氛围的营造对城市公园的整体品质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进行配置的时候,需要遵守三个原则。
5.1.1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首先,植物景观的设计必须符合当地的气候以及环境等方面的条件,以本地长势良好的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适当引入外来驯化树种,尽量采用成活率高,而养护成本又比较低的植物。在地被的选择上,应以多年生地被植物为主,减少人工养护费用及维护成本;若营造大地景观,则应以大面积的本地乡土草本植物为主,萌芽能力强,采用轮播形式,短时成景。综合运用各类植物素材,这样才有当地特色,而且建设成本比较低,也比较符合低碳环保发展的要求 [5]。
5.1.2选择适宜植物的原则
根据城市公园整体功能定位的不同,在城市不同用地周边的城市公园,在骨干植物的选择上也应不同,应充分发挥公园植物群落对区域生态小环境的综合效益。整体而言,选择的植物应该有良好的固碳能力,良好的四季观赏性;既要有生态效益,也要能够减少碳排放量,改善周边环境。
5.1.3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
栽种的植物应该是多样的,要有各种各样的种类,使园林景观的绿化空间能够达到最大 [6]。在乔灌木草的结构配比上,根据不同功能空间的需求采取不同的配比,如市级综合公园,以乔木林为主,打造疏林草地的景观效果;街头绿地以中层花灌木为主,高大乔木进行点缀,局部地区采取多样化的地被设计,整体打造移步异景的小尺度景观效果。
5.2 优选景观材料
在进行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的时候,对于材料的选择是很关键的。应该尽量减轻对于自然环境的压力,加强对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还要考虑他的安全性、功能性,包括其建设成本、维修成本等。而且公园铺地也最好是使用透水砖、砾石等透气性材料,这些材料相对于花岗岩、沥青等材料而言,更具生态性,不会给环境带来过重负担 [7]。
5.3 充分利用水资源
对于景观园林进行设计的时候,还应该重视对于水资源的运用。在进行设计时,应该从下面几点来进行改进:首先,要从排水模式上进行改善,可以将植物和水体建设进行结合,形成雨水花园,具有美化的效果,还能够对园林的景观或者是灌溉用水进行补充。其次,在铺庄公园广场或者道路的过程中,采用的材料应该有良好的透水性与透气性,能够对空气的温度,湿度进行调节,同时还能够用来对地下水进行补充。再次,要应用那些比较先进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比如说的灌、渗灌等,尽量避免人工浇水,这样的灌溉效果更好,又能够减少对于水资源的消耗。最后,还应该对植物的种植结构进行优化,多多采用良好抗旱能力的植物。
5.4 与城市历史景观相融合
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建设都离不开对于城市文脉的建设,而这就涉及对于历史景观的还原,这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所谓的历史景观也就是能够体现出城市发展的某个时期的特征的凭证,能够体现城市当时的发展文化。比如说可以采用公园题名景墙的形式,将景观和植物结合起来,建立标志性的景观,以此来代表城市的文化进程。比如说具有古韵的青石壁画,就能够让人们回忆城市的以往。还可以进行纪念馆的建设,通过现代化的方式去展示城市的发展历程,让人们能够直接地去了解城市的发展,感受城市的发展文化,这样可以让居民的生活环境更有文化气息,也能够让人们对于城市发展建设有更多的了解,去更好地支持城市的发展 [8]。
结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各种城市建设活动的进行,也带来了严重的空气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城市的空气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现代社会环保理念有了很大的提升,低碳生活也是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人们更加重视生活环境的健康环保,所以对于环境保护我们更应该重视起来。而城市公园园林景观设计规划就是对环境进行保护的重要途径,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体现的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面貌,同时还能够改善这里的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优美的空间。在城市园林建设方面来说,我们与那些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要向他们借鉴经验。有关的管理部门在进行城市建设规划的过程中,也应该更加重视对于园林景观的开发以及保护,从整体上进行规划设计,满足城市发展、人们生活的需要,为打造更好的城市空间。
参考文献:
[1]李舒萍.园林养生智慧对城市公园疗愈景观的启示[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1(01):72-74.
[2]包祥云.关于城市公园景观园林植物选择的分析[J].科技传播,2012(03):16.
[3]张颖,付莹.严寒地区城市公园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创造[J].中外企业家,2014(04):22-23.
[4]郑永健.探析城市公园景观绿化植物配置[J].现代园艺,2020,43(24):121-122.
[5]罗娜,朱晓彤,王晓卓.浅谈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思路与探索[J].吉林蔬菜,2019(04):78-79.
[6]曹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J].农业与技术,2018,38(18):220.
[7]刘喆.基于园林要素的城市综合性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探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14):86-89.
[8]王青.城市景观园林规划创新设计——以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公园景观规划为例[J].中国高新科技,2017,1(01):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