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南市中心城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在新近颁布的《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在十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中所作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积极构建高端高质高效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塑造”济南设计”、“济南智造”、“济南服务”品牌,坚持创新聚焦,2016年推出一批文化产业项目,预示着济南文化创意产业将迎来大的发展契机。
规划局以超前引导的境界,早在2014年已委托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了《济南市中心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研究》课题,该课题也列为济南市规划院2015年度研究类项目,现已完成成果并择重点介绍如下,以期共谋济南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
一.何为文化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最早出现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2010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政府将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提到了战略高度予以支持。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长沙等各大城市创意产业发展风起潮涌、方兴未艾的同时,济南文化创意产业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二.济南的文化创意产业位次水平及总体评价
位次水平:2013年,济南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达370亿元,约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25.8%,约占GDP比重的7.1%。相关产业单位1.13万余家,从业人员达到26.7万人。在全国范围属于第二集团军的末位,居中游偏上水平。
总体评价:总量居中,结构失衡、创意不足
1.发展总量: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74亿元,其中文化创意产业约占全市GDP比重的7.1%。在副省级城市排名居中游水平。
2.水平结构:通过对创意产业分类研究,确定8个大类,21中类,80个国民经济行业小类。8大类行业又分为传统类创意产业和新兴类创意产业,研究发现济南创意产业多局限在电信软件、咨询策划、设计服务等传统类创意产业,而工艺时尚、休闲娱乐、影视文化等新兴类创意产业总量不足10%。行业发展不均衡、内部结构失衡。
3.扶持行业:展演出版、科研教育、工艺时尚、休闲娱乐等新兴类创意行业亟待扶持。
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通过对中外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历程的研究得到的启示是:
1、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定位应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
2、文化创意主导行业的选择应体现本地的比较优势
3、完善的载体环境是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发展的基础
4、高素质人才的大量聚集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
5、创新是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济南汇聚齐风鲁韵,兼纳海岱精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人文、历史和现代工业文明资源丰富的优势,具有发展创意文化产业重要的人才、载体资源禀赋优势。
济南进入创新聚焦,打造“四个中心”,塑造“济南设计”、“济南智造”、“济南服务”品牌是加快动力转换产业更新,实施工业弯道超越的引擎和重大机遇期。
四.目标与策略——济南的创意复兴之路经
1.发展目标
• 特色文化创意之都;
• 济南设计创新高地
• 济南智造创意园区聚集区;
• 济南服务高端服务集聚区;
2.路径选择
• “旧厂房+艺术家”模式,创意产业的萌芽起步。
• 纳入旧城改造,老城复兴,历史文化名城谱写创意新篇章。
• 城市中心与创意中心融合,古城、商埠塑造特色文化创意之核心区。
• 政府+文化+商业运作”园区化发展,打造城市转型发展新引擎
• 创意+科技+金融+X,资源与空间整合的多元融合发展。
3.推进策略
循序渐进,保护优先,引导提升,集聚发展,
• 商埠古城联动:商埠复兴创意文化街区,进而与古城联动形成泉水特色创意核心区。
• “三老”载体保护:优先保护利用三老,老房子、老院子、老街巷,借壳孵化孕育。
• 园区化聚集:逐步引导向智造向园区集聚,延伸产业链,培育自主创新品牌。
• “西部”隆起集聚:西部高端服务新区龙头带动,塑造高能级创意文化创新高地。
五.意向与愿景----济南的创意复兴之概念规划
产业融合,打造“泉水文化核心区”
古城、商埠齐集结,合力打造“泉水文化核心区”。
针对济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休闲、工艺时尚的融合度不高,历史文化名城与泉水文化特色资源尚未发挥产业效益。在打造本土特色文化品牌、传承城市文脉、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等方面还需系统整合、提升。
改变古城、商埠分别施治的做法,统筹发挥历史文化底蕴与近代工商小网格特色,凸显泉水特色文化,聚合力打造泉水文化强核心区。提升文化消费水平。
1.产业融合—缔造全景产业链,文化与旅游、休闲、时尚、特色融合。
2.产城融合—融入城市结构、融入城市文脉、融入城市形象
可借鉴案例:上海田子坊、石库门特等经典古城街坊特色文化街区。
优先保护“三老”------创意产业之载体保护
规划的核心是确保创意产业在空间的落实,而承载创意产业的各类载体则应为我局重点关注、优先落实的内容。
创意产业特别青睐特色建筑、院落、街巷,以满足其低成本起步、位置优越、个性化二次改造之需。这些特色资源都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质资源,目前面临布局分散、功能混杂、设施不完善,且受到巨大的开发压力而逐渐甄灭。
将上述特色资源归纳为“三老”(老房子、老街巷、老院子)
• 老房子:有一定特色价值的老建筑,老工业厂房等。
• 老街巷:现存的具有历史记忆的街道里巷。
• 老院子:目前已搬迁或有搬迁意向的高等职业院校。部分可改造的单位大院、旧商铺等。
人才聚集区--创意产业发展之重点
创意是使用软性资本(知识、文化、人力),靠“人脑”这个主体资源,实现“无中生有”的创意转化,因此智力人才的丰度和集聚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除去人才培养引进因素外,研究智力人群分布及特点,为这些智力人才提供个性化的工作生活交往场所,提供高端的、智能型时尚消费,促进智力人群的集聚对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特色场所促创意人才集聚,“点、线、面”同塑时尚圈。
园区化聚集---助推济南智造创意园区聚集区
园区集聚促效益,共享平台促发展
根据城市总体空间结构和次区域发展区片特色,规划各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明确产业导向,提供优良公共平台服务,提升改善小区域环境与配套设施。
1)研究创意产业园区分布规律,提取影响园区分布的因子。
2)通过影响因子分析,划定济南市适宜发展创意产业的园区
3)差异化定位各创意产业园区,指明各园区发展方向
“西部”隆起集聚-----打造国家级创新园区
借势省会城市群,西部高端服务新区龙头带动,打造文化之都创意创新高地;
带动泉水文化核心区、东部CBD中心、齐鲁创新谷、新东站打造五个高能级、辐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创意创新引擎。
具体规划管理推进思路
1.基础工作:进一步研究验证分类方法与标准,利用大数据收集更新数据。为规划管理提供基础支撑。
2.规划扶持:上位规划加强扶持,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明确“泉水文化核心区”范围、职能,赋予其独特的能级与特色地位。其中: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上,增加划定若干文化特色街区,加强特色资源保护与利用。
3.规划编研创新:借鉴天津经验,编制济南市中心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编制“泉水文化核心区文化创意产业复兴规划”。编制济南中心城工业遗产保护规划。目前规划对老城区内的工业处理是全部拆除,没有考虑到工业遗存发展创意产业的可能。应当尽早梳理现状工业厂房,对比规划意图,甄别需要保留、可以利用的工业遗产。
4.规划管理创新:责任认定,出台细则
规划主管部门应作为“三老“认定的主管部门,鼓励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用地权属、变性使用、旧改政策享受等方面出台相关管理细则。
依据控制性规划,明确文化创业产业用地性质,规划范围,并对其特定范围做出街区设计导则。创新利用该类载体的审批管理机制,在用地属性不变、建筑结构不变、建筑外观不变的前提下鼓励二次改造用于文化创意产业。
5.土地协同: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引导相关文化企业向划定的园区内聚集。对时尚生活圈的建构采取更加融合的用地规划策略,规划与土地协同,从用地混合、建筑融合、公交支撑、设施配套、绿化环境、地上地下统筹等方面,支持其起步发展。
6.试点先行:选取1-2个试点,提出工业遗产利用行动计划
近期建议选点:
英雄山西北片区(光明街两侧):根据英雄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英雄山西北片区规划用地以居住和配套商业为主。控规确定路网,在厂区内均穿越,不利于老建筑、老厂房的保护利用。
机车工厂(槐村街31号):济南机车工厂位于济南市槐荫区槐村街31号。始建于1910年,是利用德国的贷款,由德国人设计修建、监督管理的机车工厂。是济南近代工业发展和近代工业建筑的重要代表,同时这里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基地之一。现改名为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员工约3000人,面积约50公顷(75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