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地址:济南市高新区舜华路2000号舜泰广场1号楼西翼
电话:0531-86910650
邮编:250101
地 址:济南市高新区舜华路2000号舜泰广场1号楼西翼  电 话:0531-86910650(综合部) 邮 箱:ghjghy1380@jn.shandong.cn
版权所有 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鲁ICP备09094913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济南  企业邮箱登陆

认证

内外兼修成就美丽城市

浏览量

       来源:中国建设报 2021-09-29    
       作者:侯雷 周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章节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撰写的《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解读文章,明确了“建设宜居城市、绿色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不断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行动目标,以及“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工程;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加强居住社区建设;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开发建设从粗放型外延式发展转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内容。具体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协同提升城市“内在美”和“外在美”,促进美丽城市绿色发展。
       生态修复夯实城市绿色基础设施
       充分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本底。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加强生态廊道的保护管理,促进山、海、城相融相通。通过保绿廊、贯绿道、增绿园等方式,增强开敞空间和生态环境斑块的连接度,保持生态网络联通。识别重要生态区域、关键节点,因地制宜确定修复策略与措施,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打造“山青、水绿、湾蓝、廊碧”的生态景观。
       景观提升促进城市生活绿色发展
       注重城市开发建设与自然空间的融合协调。强化城市设计,划定滨水、临山的重点管控片区,规定建筑的退让、高度、建筑密度等要求,保证山脊线的可视性、完整性及滨水空间的开敞性、通透性,满足营造“处处显山见水”城市意象的要求。针对主要道路、街道两侧的动线界面,加强对轮廓线、色彩的控制引导,提升道路生态景观。
       打造网络化的公园绿地景观系统。利用自然要素,如利用保留的大榕树打造口袋公园,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布局形成相互联系的生活花园,积极采用屋顶花园、天桥绿化、墙体绿化等立体绿化方式建设立体花园,构建城市的花园生活场景展示体系,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推行“城市绿色纤维织补计划”,适当增加山体、水体资源的绿化沿街面,沿道路见缝插针式地增绿、补绿,建立城市“绿色网络”。
       结构优化营造美丽城市空间形态
       打造“大疏大密”的城市空间形态。以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为导向,充分考虑职住平衡,对重点片区土地进行复合开发,适当提高开发强度,塑造现代城市中心区和紧凑型城市样板。对于非高强度建设集中区域的周边,应降低开发强度,打造城市公共空间,与山、海等景观生态廊道相结合。精心打造城市新地标,塑造高品质城市景观。
       盘活存量空间,美化空间形态。从以人民为中心改善旧区民众生活环境、提升土地资源价值和城市内在颜值为出发点,对部分老旧小区开展微更新。梳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零散废弃边角地、非工业用地控制线外工业用地、低效用地等存量土地空间,通过城市更新盘活存量空间,保障高品质项目落地,快速提升城市颜值。
       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引导城市空间形态良好发展。完善轨道交通网络,连接各重要交通设施,覆盖城市客流走廊。优化调整常规公交线路,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交服务体系。组织换乘和多方式联运的衔接系统,构建“一体化”分级交通枢纽体系。
       功能更新引导城市产业绿色升级
       充分发挥城市各区域的比较优势,提升中心城区主体功能,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根据城市功能布局,合理引导产业的绿色升级。在工业有比较优势的区域,要科学规划、建设、调整产业园区,严格准入标准,完善淘汰机制,以工业集群循环化发展为指导,完善循环产业链条,促进工业循环、绿色发展。在服务业突出的区域,集中发展会议会展、金融科技、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借助城市空间形态的规划及建设,有意识地将与该区域功能发展不符的其他产业及配套,集中向其他适合区域转移,促进共同发展。同时结合城市功能进行更新,遵循高质量发展的原则,加快对原有产业进行绿色升级,实现循环绿色发展。
       文化保护传承城市传统美丽因子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制定历史风貌文化保护体系,分类分级实施保护修缮,加强对超大体量公共建筑、超高层地标建筑重点地段建筑的管理,完善城市更新、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等规划和管理制度,建立城市设计总师、责任建筑师制度,防止破坏城市风貌、城市颜值。
       开展历史风貌元素的活化利用,将其与文化展现、全域旅游等相衔接,弘扬历史文化特色,塑造城市文化品牌。在推进老旧城区的整治提升时,保护挖掘乡愁因子,打造有温度、有乡愁的有温情城市。保护特色小街小巷,规划保留有历史有故事的路径。
       智慧管理增强城市维护美丽能力
       以“多规合一”为平台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实施“规划、建设、管理、养护”全周期的精细化治理。通过阶段性开展规划实施评估,保证规划的实施效果。
       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城市智慧管理体系,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指挥监督、综合评价,建设、维护美丽城市。推进基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加快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打造智慧城市的基础操作平台。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科学制定城市风险治理专项规划,将智慧城市和韧性城市有机结合,依托“新基建”增强城市韧性。完善公共卫生体制机制建设,实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防控。深化海绵城市建设,加强防洪排涝工作,增强城市水系统管理韧性。
       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方向。城市更新是我国新时期采取的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的重要举措,是转变原有城市粗放式开发建设方式的重要抓手。城市更新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是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城市生活向往的重要路径。城市更新必将从生态、景观、功能、结构、文化和管理等各方面,有力且持续地提升城市“内在美”和“外在美”,从而促进美丽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侯雷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注册建筑师。华侨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厦门市建筑景观艺术委员会委员,厦门市第十一批拔尖人才,厦门市政府海洋专家组成员,福建省规划学会海岸带学术委员会召集人。
       重点研究方向为城市设计、城市更新及海域规划。曾获全国优秀规划设计奖、全国优秀工程设计奖近20项、省级优秀规划设计奖40项。
       带领团队在历史文化保护、城市设计、城市双修、海域保护与利用、地下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土地开发等城市试点或重要创新工作中完成大量政策研究及规划。2003年为西藏米林提供规划技术援助,2008年为四川彭州提供规划技术援助,2010年为福建南平提供规划技术援助,2010年至2014年为福建平潭提供规划技术援助,2019年起为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提供规划技术援助。
     
 
       •周培
       博士,工程师、经济师,美国克拉克大学访问学者,厦门大学嘉庚学院“3060”双碳战略协同创新专家工作站专家。主要研究生态及海岸带规划、低碳韧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在《整体环境科学》《给水排水》《环境生态学》等期刊发表文章8篇,作为第一撰写人出版专著1部。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