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影响开发理论视角下小城镇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联系
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地址:济南市高新区舜华路2000号舜泰广场1号楼西翼
电话:0531-86910650
邮编:250101
地 址:济南市高新区舜华路2000号舜泰广场1号楼西翼  电 话:0531-86910650(综合部) 邮 箱:ghjghy1380@jn.shandong.cn
版权所有 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鲁ICP备09094913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济南  企业邮箱登陆

认证

低影响开发理论视角下小城镇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浏览量
秦鹤洋
摘要: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
低影响开发理论作为海绵城市的核心要点, 在兩洪管理、给水排水、绿化
景观等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愈发明显。同时, 小城镇作为联系城乡的纽带, 承上启下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
重视,
但由于小城镇在规划建设中延续了传统的城市建设思路
, 不仅没有发挥小城镇的绿色生态优势, 还
导致大量的S 间矛盾与冲K ,
而低影响开发理论主张最少干预的城市开发路径
, 尽量恢复城市的水循环系
统, 保持水文环境的平衡, 这可因地制宜地利用小城镇兼具大中城市和农村生态基底的地理环境特点, 通
过“理水串城”的手法
, 塑造绿色宜人的人居环境。文章以沂南县城市g 间设计为例
, 阐述了低影响开发
理论视角下小城镇S 间设计重点与逻辑, 为小城镇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小城镇,
S 间设计,
低影响开发
, 沂南县
在我国3 0 多年的快速城镇化过程中, 小城镇人口( 不含县城) 占城镇总人口的比重维
持在2 0%左右, 在20 0 0 年初曾达到最高的2 7% , 但在20 1 0 年又下降到2 4% 。相对于发达
国家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起到的主要载体作用, 我国小城镇未能起到吸引人口集聚, 承接城
市功能扩散的作用, 反而有重复大城市先破坏后治理、先建设后修复的趋势, 这其中脱胎于
大城市建设经验的规划思路是不容忽视的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 国家将特色
小镇作为新的模式和载体, 进一步强化了小城镇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作用, 而小城镇的地
理区位决定了其兼具城市和农村的特点, 将低影响开发理论的思想融入小城镇空间设计中,
延续并优化小城镇的空间形态, 对于引导小城镇健康可持续发展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
1 小城镇空间设计困境分析
1 . 1 小城镇规划的发展演化及研宄
小城镇一般被认为是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半城镇化地区, 改革开放之后作为一种城镇
型居民点被屡次提及。1 9 8 0 年国家提出“小城镇、大战略”
, 但此时的国家建设仍以大中城
市为主, 小城镇并未受到足够重视;
2 0 0 2 年党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 小城镇在
城镇化中的战略地位才被充分认识, 小城镇的规划建设进入繁荣时期; 20 1 4 年《国家新型
城镇化( 20 1 4—2 0 20 ) 》颁布, 要求小城镇按照“控制数量、提高质量, 节约用地、体现特
色” 的原则发展, 小城镇规划建设进入质量提升的新阶段。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及区域经济社会的不断整合, 城镇化的推进路径和农村的发展方
式也在转型之中, 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W
, 针对这种新变化的研究也不断涌现, 部
分学者从制度政策的变迁和设计视角, 分析了体制改革对小城镇发展的本质影响( 赵燕菁,
20 0 1
; 邹兵, 20 0 3
; 王志强, 2 0 0 7
; 罗小龙等, 20 1 1 ) , 有的学者从经济产业发展的角度探
讨小城镇的发展方向及面临的问题( 杜宁等, 20 1 1
; 董绪梅等, 2 0 1 1
; 汪増洋等, 20 1 9 )
;
还有学者通过实践探讨了不同理念下小城镇的规划方法, 扩展了小城镇的研究广度( 欧阳鹏
等, 20 1 6 ; 黄梅等, 20 1 6 ) , 以上学者从国家宏观政策层面丰富完善了小城镇的研究内容,
另有一些学者从空间规划的角度探讨了小城镇特色塑造的途径和方法( 徐颖等, 2 0 1 0
; 汪坚
强等, 20 1 0
; 王艳等, 2 0 1 1
; 刘颂等, 20 1 4
; 卢道典等, 20 1 8 ) , 此外从2 0 1 6 年以来对特
色小镇关注的热度很高并一直持续[
] 。
1 . 2 小城镇空间的现实困境
现关于小城镇的研究多建立在传统规划程序和方法的基础上, 不能从根本改变小城镇的
空间面貌, 仍存在诸多不足, 主要表现为:
( 1 ) 空间塑造模式的困境
目前多数小城镇的空间设计与其实际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
没有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 直接套用大中城市的规划模式[
, 致使在规划中出现了
目标定位不准、空间结构失衡等问题, 特别在村庄合并、人口集聚方面没有考虑现实的可操
作性;
二是在小城镇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之间缺乏良性互动, 两者在用地布局和构成方面往
往存在很大的矛盾。
( 2 ) 空间特色消失的困境
小城镇的山水环境、地域文化是其空间形态可感知和可识别性的重要来源, 但在小城镇
实际发展中, 不重视生态景观、地域特色和人居环境塑造[
, 大幅度改变地形地貌、开山填
湖的现象频频发生, 风格鲜明的城镇景观风貌和建筑文化逐渐被欧陆风、混搭风取代, 致使
“ 千镇一面”
; 空间布局呆板教条, 盲目贪大求全, 小城镇特有的尺度感丧失。
( 3 ) 可操作性的困境
在现阶段, 小城镇人口集聚主要依托政府主导的拆村并点。同时由于受困于我国的财税
体制, 小城镇的财力有限, 导致小城镇建设缓慢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 大
多数规划的美好设想只能被束之高阁, 如何提高空间的可操作性是小城镇面临的一大难题。
2 低影响开发理论与小城镇
2 . 1 低影响开发理论的内涵
低影响开发理论主张从源头上对分散、小规模的点污源进行管理, 实现对雨水径流和污
染的控制, 从而以对环境最小限度的破坏与冲击, 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自然的水文循环[
] 。
低影响开发理论源于美国, 经过4 0年的发展, 其内涵逐渐扩展, 己经从雨洪工程管理理论变
成指导城市规划与土地开发的全过程理论。在这个过程中, 发达国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在
低影响开发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不同的本土化理论, 其中英国把环境和社会因素纳入其中,
形成可持续城市排雨水系统( S UD S )
; 澳大利亚融入城市设计理论, 发展出水敏感城市设
计( WSUN )
; 美国也在2 0 1 0年对低影响开发理论进一步完善, 形成绿色基础设施理论( GI )
] 。20 1 4 年住建部颁布《海绵城市建设指南》, 确立了以低影响开发理论为核心的海绵城市
概念( 李田, 20 1 6 )
, 以此指导我国城市改造与开发,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低影响开发理论指导下的城市规划与传统城市规划最大的区别在于把水由传统的“排”
转变为现在“用”
。传统的城市规划强调把雨水的快速排出, 而低影响开发理论指导下的城市
规划则强调原生态水体的保护和利用。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水体可作为媒介联系城市空间的
各种要素, 控制着城市这个有机体的生长。水体景观可以模糊城市的边界, 消除了城市景观
和自然景观的界线, 把城市作为以水资源为基础的特殊场域结构, 通过沟通不同的设计专业,
在场域结构之上构建多元的交流平台, 通过“理水”把城市各个功能区串联起来, 建立以水为
基础的空间秩序。通过自然区域、开放空间和建造实体的融合, 将城市发展与自然演进整合
为一种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低影响开发理论指导下的城市规划, 在规划理念上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 1 ) 把实现水体的自然循环作为用地分析与规划的综合框架
用地的现状分析涉及自然、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 而低影响开发理论指导下的城市
规划侧重场地的水文特征分析, 包括地表径流、地表水水质、雨洪生态过程及关键点的判别、
地下水水位、地表透水性及汇水分区等。在规划中把实现水体的自然循环作为场地水平与垂
直过程分析的核心环节, 在此基础上对用地布局、交通组织进行优化, 以简单、非结构、少
干预的方法实现开发前后水文环境的平衡。
( 2 ) 强调低影响开发技术与城市规划多层次的复合
宏观层面不仅要协调水域上下游之间, 也要强调城市灰色基础设施与绿色基础设施之间
的衔接。同时, 优化土地开发模式, 建议把低影响技术有关指标纳入控规中, 作为土地出让
条件, 完善生态控制要素[
; 微观上倡导景观化的基础设施, 在街道、广场、屋顶等场地多
采用透水性的材料, 既满足市政功能的需要, 又有很大的美学价值。此外, 在管理上増加市
政、水利、环保、规划等不同部门的沟通及平台建设。
低影响开发理论指导下的城市规划是一种动态规划, 主张在设计中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
发展及人为活动的影响, 把城市水体作为组织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手段[
] 。这种生态学思想
可与城市空间设计的生态策略相联系及耦合, 更加因地制宜的指导当今的城市建设。
2 . 2 低影响开发理论与小城镇空间的契合点
低影响开发理论应用到城市发展实践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切入点的选择, 即如何构建
有效的低影响开发模型, 实现低影响开发模型与规划设计之间的互动, 由此拓展到城市的其
他领域。无论低影响开发模型是以何种形式出现, 它无疑是以生态为基础, 追求与自然和谐
为目的。
传统城镇的选址布局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和山水等自然要素, 择宣眞之地, 依山就势营
城, 追求
“天人合一
#的境界[
, 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人为干扰, 这与低影响开发理论的基本fis
张是一致的。
其次, 从更大的
区域范围来看》农林
空间占据小城镇生态
空间的主导地位, 小
城镇的规模决定了它
与外_ 农林:空间紧密
的耦合关系, 即小城
镇兼具有城、乡两种
雇民点的生态基底,
导致空间具育不确定
性和不稳定性, 这种
缺点在低影响开发理
论看来恰是小城镇的
优点, 是介入小城镇发展的天然优势, 也是建设富于特色的可持续小城镇的一大优势, 因为
这种生态基底可以以最小的宁扰实现城乡空间的整合, 通过“ 理水一串城”达到经济效益与生
态效益的并重( 图1 ) , 实现建设“城中有山水, 山水中有城”的和谐城镇關
。
( a ) # 繼镇:现状
? 1
b) ?猶镇规_ 磨
* 缠#一串纖l f 手法意遍
3 低影响开发理论导入沂南县城空间设计的应用
3 . 1 现状分析
沂南地处鲁中山区,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县城三面临山, 水系众多,
“ 烟水之胜, 轶于
江南”
, 生态景观优势显著( 图2 )
, 但在实际历史建设中
并未转化成发展优势, 未能发挥:山水的空间载体作用。城
市建设不仅破坏了山体的完整性, 更缺乏视廊和眺望权的
保护意识, 使山体景观无法融入城市; 大量的湖泊水注或
被掩埋成建设用地, 或被埋没在建筑群之中, 尤其是城市
中心的界湖区域原有水系格局基本消失, 与道路并行的水
系被置于从属地位, 未被充分利用, _ 此沂南的城市建设
与生态保护基本是一场零和博弈。
3 . 2 沂南县城空间设计重点窗2 4|:德_ 貨关廣
在城市建设中, 传统思想最先或最主要考虑因素是建筑, 而基础设施、绿地等其他元素
则放到次要位置。但低影响开发理论认为, 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才应放在首要位置, 以
景观限定城市格局, 提升土地价值, 以此补偿前期的生态建设投入, 使城市建设进入一个良
性循环。固此本设计以
反常规”的手法, 在低影响开发理论的指导下, 尊撕南县山水格局,
在外围保护小城镇的农林等生态空间, 内部优化水系、绿地等生态空间系统, 通过先修复城
市生态网络、后布局建筑空间两太手段, 构建小城镇内生态空间与外围生态环境的融合生态
格局, 塑造春水穿城过, 十里青山半入城” 的绿色城镇空间意象。
靈si^J 魏謂J ;r面?
■
麗# 象駕t #: 者自翁
3 . 2 . 1 修复城市生态网络
( 1 ) 水系规划
水域是小城镇中重要的生态骨架, 依托沂南县城内原有引水、排水沟渠, 疏浚连通线状
沟渠, 堯善县城内部的引排水系统, 从而建立起连续的城市水环境生态系统, 恢复城市的水
网结构。闻时, 整治厚有水系脏、乱、差的滨水空间>严格控制缓冲绿带宽度, 减少周边城
镇空间, 尤其是生活空间的生活垃圾、污水、油污等的影响, 充分利用良好的水景资源, 在
控制干扰强度的基础上, 打造特色滨水休闲公共空间, 以此整合城市各功能组团, 营造“黛
蓝青韵
的城市总体印象( 图3 ) 。
蓝线、绿线控制是水系规划的载体。根据景观用水集中的湖泊和引排水沟渠的不周, 蓝
线控制对其分指标控制。绿线控制根据水系等鈒采用不同的控制标准, 形成带状、片状绿地
交替布局的布局, 其中千集绿线控制8 ?
1 5 m , 城市景观河绿线控制1 0 ?3 0m , 湖面结合周
边用地情况以及人口承载量确定绿线范围。
( 2 ) 録道规划
城市绿道规划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上,. 整合县域内的卧牛山、历山等山体资
源以及沂河、汶河等水系资源, 借助这幾自然资源规划形成联系城乡的绿道系统, 为县城构
筑区域性的生态基础设施支撑系统; 微观上?
, 在正阳路> ? 虫泉路等城市由千路规划2 0 ? 3 0m
的城市绿带, 与城市滨水绿带相融合, 串? 联城市公园绿地、街头绿地等开敞空间, 构建城市
慢行系统
通过水系修复、绿道规划构建线性生态廊道, 将小城镇中分散孤立的各种类型的生态斑
块与小城镇外围的生态空间联系起来, 形成“点一线一面”结合的城市生态网络体系, 为后续
的建筑空间布:謝丁下坚实基础〇
. 2 .
2 建筑空间布局
在己修复的城市生态网路基础上, 通过建设形成
“长藤( 水系绿道) 结瓜( 开敞空词)
” 的结构绿带,
提出
以瓜养藤
” 的实施构想, 通过“瓜”提升土地价值,
用获得经济收益支撑“藤”
的建设。结合滨水空间和绿
色开敞空间设置, 采用一体化布局模式, 成坊成组的
布置建筑空间, 形成基于传统空间结构基础之上的生
态新空间( 图_ 时, 为_现山体与城市的融合,
宏观上对童点道路、观山廊道的建筑高度进行控制;
微观上制定山体保护规划, 保护山体本身的完整性及
山体景观的公:共性, 防止建筑布局对山体的侵蚀
4 结语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 小城镇作为联系城乡的
纽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也面临巨大的开发压力, 实践己经证明脱胎于大城市建设经验的
规划思路并不适用于小城镇, 而低影响开发理论则充分利用小城镇兼具大中城市和农村生态
基底的特点, 用“ 反常规” 的“ 理水一串城”手法, 用水系、绿道等生态空间取代建筑作为组织
城市空间秩序的媒介, 有利于塑造绿色宜居的特色小镇, 提高小城镇的吸引力。在业化
时代, 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 促进城市空间生产良性循环, in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寥w
, 本
文以沂南县城空间设计为例, 初歩阐释了设计方法和逻辑, 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但在生态修复与经济补偿机制、低影响开发指标体系的应用等方面仍有待深入研究。
顧4 輸常1: 计1 乎窗菌
'
虜# 者自
'绘
注释
数据来源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谩司司长赵晖在2 0 1 3 年第2 2 期《财经国家周刊》上所撰写的文章《重
新认i?、小城镇大战略I 。
参考文献
] 罗震东, 何鹤鸣. 全球城市区域中的小城镇发展特征与趋势研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域市规划,
2 0 1 3( 1 );9 - 1 6.
[2 ]郭文炯, 雖泽文. 中国小城镇发展研究热点及近.年动态—基于Ci t e sp a ce 的图谱量化分析[J ] . 中国名
城,
2Q 1 9( 2 )i23—2 7 .
] 郓健城乡统筹背景下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方法探析以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黄各庄镇为例[
] 城市
规划,
2 0 1 1( 9 ):9 2 9 6
]晁恒, 邹小龙, 李贵才城面向城市群的珠三角近郊型小城镇S 间优化策略以中山市沙,奚镇为例[
]
现代城市研究
2 0 1 8( 9 ): 5 6 6 3
]柳骅低影响开发在城市/宾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解析[
] 生态经开,
2 0 1 4( 1 1 ):1 92 1 95
]李强低影响开发理论与方法评述
] 城市发展研究
2 0 1 3( 0 6 ): 3 0 3 5
]姚吉燕宁, 孙丽, 陈阳滨海旅游型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研究
规划师,
2 0 1 7( 3 ) :  1 1 4 1 1 9
]董舒眉,
张京样优雅地存在: 景观都市主义视角下的河说复兴
] 国际城市规划,
20 1 2 ( 3 ) : 1 1 3 1 1 7
白小羽, 董艳芳, 王玉浅议当代小城镇城市设计的特色塑造
小城镇建设,
2 0 1 2 ( 4 ):1 8 22
1 0
] 姚敏峰,
刘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宜居小城镇规划策略以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南阳新区规划设计
为例
规划师,
2 0 1 5 ( 6 ): 5 7 6 1
1 1
] 重明扩展领域中的城市设计与理论
] 城市规划学刊,
2 0 1 4 ( 1 ):5 3 5 9
作者简介
秦鹤洋,助理工程师, 开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