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认识和顺应城市发展新逻辑
联系
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地址:济南市高新区舜华路2000号舜泰广场1号楼西翼
电话:0531-86910650
邮编:250101
地 址:济南市高新区舜华路2000号舜泰广场1号楼西翼  电 话:0531-86910650(综合部) 邮 箱:ghjghy1380@jn.shandong.cn
版权所有 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鲁ICP备09094913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济南  企业邮箱登陆

认证

认识和顺应城市发展新逻辑

浏览量

来源:澎湃新闻 2019-01-14
作者:邓智团
城市发展有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时隔37年后再次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已经过去3年,提出的“做好城市工作,首先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的思想,已深入地影响着我国当前的城市实践。从“认识、尊重、顺应”的用词逻辑来看,“认识”城市发展规律是“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的前提。而认识城市发展规律,最重要和最直接的途径是以史为镜,从古今中外城市发展的历史中去归纳和总结城市发展规律。正如2019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时所强调的,“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方法,为我们认识城市发展规律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论基础。因此,认识城市发展规律的问题,就可以转化为如何从历史中发现城市发展规律。
百年城市史折射城市发展逻辑的动态性
虽然从城市发展的历史跨度来看,我国的城市发展要远比西方发达国家久远,但自近代工业化开始的现代化城市发展而言,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史特别是近百年的城市发展史值得重点关注和研究。过去百年的城市发展史,无疑就是世界城市发展的“快进版”,在这段时期,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展现出不同的特征,在极短的时间里经历了城市从出现、扩张、衰落、复兴的城市生命周期,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城市发展规律提供了足够多的历史经验。
20世纪初期,随着公路和铁路的完善,社会等级的不断分化,使得拥有较好经济条件的人们,开始寻找远离衰落拥挤的市中心到近郊或远郊别墅区,公路网络的完善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发展向“田园资本主义”模式的转变。城市发展形成了等级分化严重、社会隔离加剧、内城衰退加剧的新格局。从1940年开始,郊区的发展速度远超城市内部,到60年代初,郊区居住人口已超过城市人口数,成为欧美国家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在郊区居住人口超越城市中心后,这一从20世纪初开始一直持续的无序的城市蔓延现象,在20世纪60年代达到顶峰,其结果是城市中心相对衰落,甚至沦落为贫民窟和犯罪高发地,各种城市病纷至沓来。到了20世纪70年代,进入后工业时代的欧美发达国家城市诉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科技创新为城市发展驱动力的时代开始来临。而过往城市无序蔓延扩张,就业区、生活区、娱乐区相隔离,通勤距离和时间不断上升的旧有模式已不再适合新经济时代。“新城市主义”应运而生,步行可达、5分钟社区生活圈、“工作-生活-娱乐-学习”四位一体等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开始兴盛。内城破旧的老工业厂房开始被重新规划利用,混合用途的建筑开始投入建设使用,多种可负担的住宅区开始开发,城市中心再次变得丰富、多元、包容。
认识创新时代正在浮现的城市发展新逻辑
到21世纪的当下,全球经济形势发展态势严峻,城市对于经济新的增长点的诉求,使得城市发展逻辑开始出现转变,知识对于城市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被不断强调,创新创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作为创新创意产业的载体、创新创业人才的容器,对促进创新驱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构筑一座能够更好促进知识发展、产业兴盛、企业家活跃的现代化城市,成为每个城市管理者都在深入思考的命题。
“城兴人、人兴业”的城市发展新逻辑开始浮现。创新的主体——创新创业人才及企业,作为新时代经济的领跑者,已不再偏好“硅谷模式”——远离生活和娱乐区域,只能依靠开小汽车抵达的工作区域。知识员工和企业更加偏好开放且富有活力的开放办公空间,混合而可负担的生活寓所,多元而包容的娱乐场所,以及邻近又高质量的学习场地。工作、生活、娱乐、学习,从前分区明显的功能区块到如今边界越来越模糊,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更重视融合发展,浮现出“城兴人、人兴业”的城市发展新逻辑:优化城市环境,吸引创新人才,激发创新活力,集聚创新产业,繁荣城市发展。而当前正广泛兴起的所谓“创新街区”现象,可被视作为城市发展新逻辑的典型实践。
积极顺应“城兴人、人兴业”的城市发展新逻辑
从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城市实践来看,内涵式的城市发展模式正在形成。以改革开放为契机,我国各地城市在新区、新城和开发区、园区的推动下,城市空间迅速扩张,加之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城市人口规模也不断膨胀。这个过程与20世纪50年欧美国家盛行的“田园资本主义”有几分相似,城市中心衰落,棚户区开始出现,郊区迅速发展,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在这轮以开发区、新区建设为动力的城市发展中,存在不少的房产开发行为,并未很好地兼顾到所在城市的实际需求,盲目开发了大量的新区、新城。虽然地方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财政投入,推动大量郊区新城迅猛发展。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城市地方财政安排,我国城市政府财政相对偏向中心城区,因此,我国城市的中心城区并未像欧美国家城市在上世纪中期那样出现严重的城市空心化问题,反而在这轮发展中表现相对亮眼,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虽有降低,而是在中心城区空间规模扩大的过程中,生活在中心城区人口的数量不降反升,也导致在郊区边缘区出现了别墅区和城中村(或外来流动人口集聚地)混杂的现象。加之全球层面的产业转移,特别是我国在十八大后,“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快产业的升级换代,高污染、低效率的产业被淘汰被迁移,城市内部尤其是最充满活力的区域,按理该让位于生产率更优、创新度更高、产值更高的企业。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和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下,如何成功推动城市发展逻辑实现与知识经济和创新驱动战略的有效融合,是当前我们城市地方政府亟待破解的关键命题。
从欧美发达国家城市百年史浮现的城市发展新逻辑来看,城市越来越依靠知识和创新的力量,这势必要求我国的城市实践主动调整主动适应,将吸引、留下和有效利用知识企业和员工上升到城市发展的战略性高度,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发展道路。我们的城市地方政府,积极顺应“城兴人、人兴业”的城市发展新逻辑,要强调以人为本,努力地去打造一个吸引高质量人才的城市,积极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企业的不同需求,积极开发、完善、复兴城市内部区域。特别地,我们城市的发展,应当是丰富、多元、包容的,尤其应当是欢迎和吸引年轻人的。这种对年轻人的吸引,可以是更多就业机会、可上升途径和可负担住房,也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因此,优化完善当前的城市更新政策,建设工作、生活、学习、娱乐融合发展的街区空间,将促进城市发展动力的改变,顺应城市发展新逻辑,推动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发展。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