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观点」疫情对今后公共空间规划的启示
联系
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地址:济南市高新区舜华路2000号舜泰广场1号楼西翼
电话:0531-86910650
邮编:250101
地 址:济南市高新区舜华路2000号舜泰广场1号楼西翼  电 话:0531-86910650(综合部) 邮 箱:ghjghy1380@jn.shandong.cn
版权所有 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鲁ICP备09094913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济南  企业邮箱登陆

认证

「新·观点」疫情对今后公共空间规划的启示

浏览量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0-02-27
作者:廖亮
17年前非典肆虐中国多个城市,触动并引发了中国公共应急治理体制的改革,也唤醒了人们的公共卫生意识。而当下,武汉发生的这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更加凶猛,防范形势严峻。规划界对于健康城市的研究在陆续开展,规划师需要考虑如何打造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从而强化公共卫生安全,减少发生疫情的几率。
PART 01公共空间简介
公共空间不仅包括室外公共空间,也包括城市中不受任何限制便可自由出入使用的空间。公共空间不进入市场模式从事盈利行为,具有非竞争性特点;个体及社会群体可以无阶层差别限制进入场域、使用公共设施分享公共生活,具有非排他性特点,属准公共产品范畴。
公共空间是可以满足公民驻足、休息、交往的室外公共场所,如广场、集市、公园、街道、绿地等; 同时也是可以满足人群集聚性、令人精神放松的室内场所,如商场、图书馆、咖啡厅等。
PART 02公共空间的功能诉求
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将个体在公共空间中的活动分为三种: 必要性活动、选择性活动、社会性活动。必要性活动是由不得个体选择的成长与生活的必须行动,选择性与社会性活动作为人生存权与成长权的重要补充能够辅助个体完满人生。人的行为实践心理幻想均需在社会空间里有目的的完成,空间能够满足与塑造人的行为。
公共空间能满足人的亲和动机
亲和动机是指人有与他人亲近的内在驱动力,是人的一种原始本能,是人心理健康成长的必要元素。人的亲和动机、合群性在广阔的空间里能够得到促进,个体与亲人、朋友三三两两在公园、广场亲近自然谈天说地,通过亲情、爱情、友情寻求情感的归属心灵的安乐。
公共空间能满足人的社会化需求
社会化是个人学习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环境,并通过与社会不断互动从生物人类成长为社会人类的过程。社会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它贯穿生命的过程,从早期的基本社会化到后来的发展社会化,再到当个人的社会角色发生巨大变化时适应新环境的协调社会化,人在不断的社会化过程中。
公共空间能满足人的游戏需求
不管游戏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游戏是一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孩子们喜欢角色扮演游戏,玩卡车司机、消防员、快递员;儿童和青少年喜欢体育游戏,如:球类游戏、轮滑、滑梯和秋千。老年人喜欢在公园里玩游戏、演奏音乐、唱歌、跳舞和表演戏剧。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必须在户外进行,但是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得人们更喜欢在户外进行游戏。
公共空间可以满足人的审美需求
审美需要是人身上的客观存在,人有对物体对称、井然有序、外观美、平衡特性的评价标准。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街角、广场上给人画头像的; 公园、广场地上练字、绘画的; 天桥下演奏乐器、卖唱的; 不管是自娱自乐还是以此谋生都让城市充满了文化气息,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公共空间能满足人的互动需求 
任何社交互动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满足——时间-空间路径交汇才可以完成。通俗的说,必须同时存在日常接触和社交互动的机会,即可以从地理上获得的“停靠点“以及社交互动的空间”。
PART 03公共空间规划如何影响疫情?
完善公共空间环境监控机制
日常生活中,对空间环境,尤其是公共空间的环境品质进行控,对其健康影响进行评估,防患于未然。而在疫情发生后,依据城市规划空间信息系统,科学划分防疫片区,配合“分级诊疗”,保障后勤供应。
强化公共空间规划与公共卫生的跨学科合作
我们讲的城市空间治理,是对空间资源和要素的使用、收益、分配的系统协调过程,它通过很多渠道影响公共健康。一方面,空间治理会影响自然环境,包括大气、水和土壤环境品质,因而影响公共健康。比如有污染的工业会释放有毒气体、污染水源和土壤,因此必须远离生活区。其次,居民个体的生活环境如开放空间、道路交通环境、街道环境、当地饮食环境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共健康。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可以通过土地利用、公共设施和道路交通系统等环境要素的布局和优化,降低污染暴露程度,再从个体行为上引导居民进行体力活动,以及大众对健康食物的选择,从而来影响公共健康。
加强公共政策管理
政府需要制定推广信息基础设施的相关政策,保障对城市应急管理与防灾基础设施的前瞻性投资与建设。同时需要制定技术准则与相关法规,增进市民与公共部门的信任,促进社区凝聚力;主要配合新技术与“公共空间”中建议的相关措施的耦合(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与高速移动互联网);如,建立数据收集网络、数据平台、城市公共资产运营平台等。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